Logo

人定胜天可能是人类最可悲的春梦

之前还在 Backrooms 中文维基创作的时候,重写过一篇争议较大的文章。1作品的名字叫做「人力可胜天」,讲的是 Backrooms 中的人类将无法居住的荒漠改造成宜居地带的故事。原文之所以不被看好,一部分原因是原作者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社区公认的世界观设定——他选择的改造方式,是让人类在这个层级内发射「人造太阳」,而不少读者认为 Backrooms 中的人类并不拥有这样的科技。

我重写后的版本,截至目前,获得了 +72 的分数,这还算不错的成绩。在 Bilibili 上也有人把我重写后的版本做成了视频。我把最终版本的层级分为「温室城」和「黄沙荒漠」两个部分,还有人为这两个地方写了曲子。2可见不少人都喜欢这种人类战胜大自然的故事。

在 Bilibili 上搜索层级编号「Level C-185」的结果

不过,今天我要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所探讨的主题。

重写时的构思

我记得当时想要重写那篇文章,主要是看上了 Level C-185 这个靠前的编号。在 Backrooms 和 SCP 基金会的写作社区,几乎每个作品都有一个属于世界观内的编号,在世界观外,不少创作者也很希望为自己的作品取得一个好编号,竞赛奖品也经常包含某某编号的使用权,甚至还有专门为编号设置的竞赛3

在旧文章因低分被删除过后,后来者抢占编号的事情并不少见。Level C-84 这篇作品的编号也是我在原文被删除过后抢到的。4只不过这一次我选择了申请 Level C-185 的重写权,想让作品能够以另一个形式留下来;而 Level C-84 则是我的私心更重,在原文被彻底删除之后填上了自己的东西而已。

扯远了。总之,我想说的是,我其实并没有很想写「人定胜天」这个主题,只不过觉得这文还不错,所以就用同一个主题重写了。当时的我作为创作者还不太成熟,5觉得只要写就好了,还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写的是什么。


由于争议最大的点在于「人造太阳」科技的合理性,所以我就把它改成了「巨大电灯泡」。对,就是这么粗暴。 能够照亮整个城市的灯泡,必然要消耗很多能量,那么这个地方就应该拥有充足且最好是源源不断的能源。

为了处理能源问题,我找到了中文分部的第 7 号物品6Object C-7,名叫「星云」。星云是一种呈现星空图像的可燃气体,根据作者的描述,它就是为了补充世界观内燃料设定的空白而生的,所以为什么不用呢?

我将新的 Level C-185 设定为一座荒漠,但底部有着巨大的星云储备,提供了能源。原文饱受争议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群人为什么吃饱了没事干,放着宜居层级不住,要去耗费人力物力冒着生命危险改造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有着可以解决数万人能源问题的潜力,这个问题就有合理的答案了。

总结一下,原文讲的是人类通过发射人造太阳将异世界里某个荒漠改造为宜居城市的故事,拿到重写权之后,我将其改写成了一个人类发现并开发资源的故事——在一片看似是荒原但其实富得流油的土地,人们建设发电站、工厂、农场和城市,还造了个大灯泡充当太阳。

隐藏的结局

我当时很喜欢装神弄鬼,所以藏了个不经过解释,大部分读者就不会发现的悲剧结尾。开发 Level C-185 的组织中,有一个名为「正电粒子科技公司」的团体,我在作品中以他们的视角撰写了一份报告,原文如下:

我们一直担忧 Level C-185 会成为一个“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衰”的层级,所以也一直在尝试探明 Level C-185 的星云储量。不过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让我们发现,我们的担忧其实是错误的。

红星建筑队的温室城形成一定规模后,M.E.G. 方面偶尔会收到在 Level C-185 表面发现少量气态星云的报告。深入探究后,我们发现这些星云通常被埋在较浅的土层里;再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小型星云矿藏的质量都维持在一个较小的区间里,而这一区间十分接近一个成年人的平均质量。由于这些星云通常在靠近“温室城”的位置被发现,我们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被沙土掩埋的人类会被层级转化为星云。

我们当然不能用活人做实验,于是我们在 Level C-875 捕捉了几只窃皮者,并将它们杀死然后填埋在地下。几天后再次查看时,我们在相同的位置挖出了星云,并且与投放的窃皮者质量相当。之后我们又尝试填埋钢铁这样的无机物,得到了同样的效果。

我们推断,Level C-185 的沙土能够将外来物体转变为星云。

这为我们再生星云资源提供了可能性,只要找到性价比高的材料就能够大规模产出星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Level C-185 的星云资源十分丰富,有关人造星云的资源可以适度延后,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治理 Level C-185 日渐严峻的沙暴问题。

这篇报告看似乐观,实则不然。表面上看,这个地方的资源是可再生的,只要加以利用沙土的特殊性质,温室城就能一直运转下去,并且造福更多的人类。不过,我其实在报告的最后明示了 Level C-185 的居民正在遭遇「日渐严峻的沙暴问题」。

在前文,我也指出,人类的到来让 Level C-185 变得不安宁。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该层级热量的空间分布开始变得不均匀,城市与未开发区之间的温度差使该层级常常处于大风天气。又由于下垫面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沙尘暴多发。由于城市外部日趋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建议普通流浪者在非必要情况下离开“温室城”。

当时的我还是个热爱地理的高中生呢~

我的阴暗构想其实涉及到哲学讨论的「永恒轮回」概念,只不过当时我没想那么深。我的构想是:Level C-185 的地底之所以有储量如此巨大的星云,是因为在好久好久以前,已经有一个「温室城」被无法抑制的沙暴掩埋在地底,连城带人都变成燃料了。现在,这个新的温室城将重蹈覆辙,为下一个温室城提供能源

还是个高中生的我见没人发现我的惊人构思,便到一个视频的评论区讲了这个结局。大家的反应并不乐观:

  • “你要是敢这么写明天早上出门就小心踩烂瓶装闪电吧7
  • “别吧😭”
  • “你要是这么写,我就给你投两个长方形的硬币💀”
  • “卧槽才发现你是作者,补药这样啊”

事到如今,我还会偶尔收到劝我不要这样写的评论。

我的读者似乎更喜欢人类战胜大自然,展现人类伟大精神和力量的作品。不只是我的读者,Backrooms 里有好多评分很高的作品都在歌颂人类在逆境中的伟大。也不只是 Backrooms,似乎不少影视作品和一些或俗套或正经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写的。

可我更相信帕斯卡尔所说的「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当时的我没仔细想过,现在再审视这部作品,我或许不会写下一个人类被自然打倒的结局,但我会让作品中的人类对自然充满敬畏


大自然对人类漠不关心

依稀记得小学或初中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讲的是一群人来到海边,发现刚孵化的小海龟正在艰难地向海边爬行,有人于心不忍,擅自抱起海龟,将它放进了海里。结果,还在穴里的其他海龟见先行的同伴安全到达,以为外面没有危险,便全都爬出来了——然后海鸥把这群海龟宝宝都叼走了。

最近听了一期播客,名叫《当一颗种子想要变成森林》。主播在欣赏了法布里斯·伊贝尔的艺术作品后,去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了植物从种子长成森林的过程,还与一位研究生态学的教授进行了交谈。教授举了个例子,他说森林火灾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植物物种来说可能是好事。如果森林茂密的植被不能被清除,埋在地下的种子就长不出来,森林就没有办法更新迭代。一些植物的种子外壳甚至有易燃的油脂,就是为了让山火更容易发生,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片森林在遭受火烧之后,二三十年内就能完全恢复,完全不需要人类干预。

在主播自己的阅读中,她发现植物会通过根系进行交流,这种交流甚至能够跨物种,与菌类的根系建立联系。一些植物在遭遇虫害时,会分泌某种信号素,闻到信号素的鸟或节肢动物,就会过来吃掉虫子。一些藤类植物,会模仿寄主的叶片形状,防止被天敌发现,即使植物并没有视觉。

植物没有大脑,但它们或许拥有某种尚未被人类定义的智能,或者说,人类对智力的定义可能太狭隘了。

我曾有过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我觉得人类尚未发现外星生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类对生命的定义太狭隘了。可能人类已经见过外星人,只是不能够理解它,或者等人类真的有幸发现外星文明时,却发现我们与他们的差异比我们和水熊虫的差异还要大。

爽文与实用论

回到开头,为什么人们会被一篇平庸的作品感动呢?就只因为它机械地歌颂了人类的伟大吗?我必须承认,对于一篇小说作品来说,我写得很糟糕,可依然有人讲述那个故事,甚至有人为它作曲。为什么?

因为人人都喜欢读爽文,而那篇作品不是霸道总裁式的爽文,而是人类的爽文。前几年很火的「动物园规则怪谈」,其中的一句话也成为迷因被传颂: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网络新怪谈和不少通俗恐怖故事中,除了对鬼怪和超自然现象的描述,还经常出现对人类精神的赞颂。

欲扬先抑几乎是所有爽文的内核。外卖员被人欺负,受到侮辱和人身威胁,结果霸凌者接到一个电话就跪地求饶,原本处于最低处的外卖员瞬间成了身价上亿的老总…… 这种爽文短剧几乎都是一个套路。

回过头来看 Level C-185 这篇作品,表面上也是一样的套路:原本是个人人都要躲着走的地方,进去了可能就是死路一条,直到有一群英雄到来,把吃人的荒漠改造成了绿洲,人类战胜了可怕的自然……

这样的爽文怎能不叫人感动?

除了「剧情爽」,另一个原因是人类能够战胜自然的想法,更具实用价值。如果人类没有勇气面对自然,就不能理性地认识自然,更不能借助认知改造世界——这样的思想是逆发展的、悲观主义的,似乎没有什么用。

人定胜天的爽感和实用价值,其内核与人们喜欢看自助类书籍和学习效率方法论应该是一样的,这样的内容都达成了一个目的——让人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只不过,自助书籍和效率方法传达的是「他们可以,我也可以!」,而歌颂人类伟大和英勇的作品,传达的是「我们都可以!」

自信的人不需要歌颂他的伟大

最近在读《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uck》,第三章的标题是「You’re Not Special」(你并不特别)。在这一章,作者批评了美国社会过激的自信教育。自信教育认为有不少成功人士都很自信,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帮助他们成功。

这一观点中的逻辑谬误非常明显,想必不用我特意指出。作者给出了更尖锐的批评:

It turns out that merely feeling good about yourself doesn’t really mean anything unless you have a good reason to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仅仅是自我感觉良好没有任何意义,除非你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正当理由。

如果是为了做出改变,让自己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并激励自己向前冲,兴许无可厚非。不过,这本书的作者又尖锐地提出了另一个观点:

Remember, nobody who is actually happy has to stand in front of a mirror and tell himself that he’s happy.

记住,真正幸福的人根本不需要站在镜子面前提醒自己他是幸福的。

同理,真正自信的人根本不需要反复歌颂他的伟大

自信很重要,但谦卑也是美德。面对自然和命运的谦卑,并非认命,反而是拥抱了更多的可能性。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平稳,比一直打鸡血吼着要奋斗,明智得多。

但可能就是少了几分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吧 😁


  1. 社区会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一篇作品的评分,读者可以选择 +1 或者 -1,或者不投票(亦称 Upvote、Downvote 或 Novote)。如果作品分数跌至 -2,就会被视作低质量作品而删除。文章中谈到的这篇作品发布了很久过后才被后来的读者评判为不合格。根据规定,被 Downvote 至删除线的作品,可以由其他作者申请重写。 ↩︎

  2. 链接在此:【Backrooms/后室】当Level C-185的温室城变成了一首歌,玻璃穹顶下的城市【Backrooms/后室】当Level C-185的黄沙荒漠变成了一首歌,正在被开发的沙漠 ↩︎

  3. 如 1K 竞赛的奖品是 Level C-1000 编号的使用权 ↩︎

  4. 我记得当时我想要抢 Level C-22 来着,这篇文章也在同一时间跌至删除线以下。不过可惜,这个编号被另一个很厉害的创作者拿走了。 ↩︎

  5. 现在也没有很成熟吧! ↩︎

  6. 这里又要补充一点有关 Backrooms 创作的特殊性。由于是社群协力构建的世界观,创作者可以且通常被鼓励在文中引用其他人的作品,让世界观的生态串联起来。 ↩︎

  7. 瓶装闪电是 Backrooms 中的物品,常被用作武器,效果类似炸弹 ↩︎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考虑赞助作者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