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所观察到的,人们对于生成式 AI 和大语言模型的讨论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关系,例如「AI 能不能代替人思考?」「AI 的思考能力有没有超越人类?」以及「AI 是否拥有真正的思考能力」的问题。
我对 AI 没什么负面想法,就像我对我的书桌没什么负面想法一样。这篇文章是一篇批评,但批评的对象是使用和讨论 AI 的一部分人,不是 AI 本身。如果你不清楚两者的区别,请先阅读《你批评的只是第三者的诠释方式》。
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不应该给自己邀功
我观察到的一些人,尤其是已经在某些领域有些许作为,拥有某种称号的人,在接触到 AI 产品且读了一些零零散散的关于 AI 的文章、看了些视频,觉得自己把握住了「AI 时代」1的风向标,把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的一面墙(甚至是一块砖)当作自己的一间房(甚至是一幢楼),觉得自己可以付出相对较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快速地用 AI 在另一个领域有所作为,甚至不要脸地给自己冠上另一个称号。
其中最让我愤怒的,就是那些对软件开发毫无了解,没有学过任何相关知识,觉得开发软件就是写代码,所以让 AI 帮自己写代码,就可以把自己称作「程序员」了。他们的无知令人发笑,他们觉得一个计算机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干的事情就是这个行业内所有人做的绝大部分工作。
不懂得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不懂得模块化设计,不懂得什么是高内聚低耦合,不懂得任何一种软件过程模型,不懂得需求分析和需求的灵活性以及如何在设计软件时就考虑到灵活性设计,更不懂得软件工程背后的思想,觉得自己花了钱、订阅了 AI 产品,没有一点理智消费者的基本素养就相信了过度粉饰的广告,觉得一个技术等同于实习生的不是人的东西,加上技术和知识储备都不如机器的自己,就能开发出真正的好软件,实际上,这两东西拼起来都凑不出一个好程序员。我在他们言谈和行为中看到的,除了无知,还有一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的傲慢和自负。
你他妈的不仅自己在丢人现眼,还侮辱了所有的程序员。
你可以用 Cursor 这样的工具把你的好想法2变成现实,但别把自己当成程序员,更别他妈的说,因为会用 AI,自己早上是程序员,下午是作家,晚上是自媒体人这种自负得令人作呕的话了,请停止侮辱更多的群体。你不过是个付了钱,连提示词都不一定写得清楚的用户而已。
砖头与房子
借用梦妮在她的一期播客节目《普通人想获得点靠谱的知识,怎么还是这么难?》作的比喻,在这一节,我想讨论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砖头」与「房子」——它们是什么?为什么要区分它们?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区分它们,要把砖头说成是房子?
如果有人发现每天喝咖啡,能在某些条件下预防糖尿病,这样的科学研究就是「砖头」。如果有更多的人做了类似的研究,发现每天喝咖啡在很多条件下都能预防糖尿病,那他们的「砖头」兴许就建成了一面「墙」。如果有更多的「墙」被建立起来,发现每天喝咖啡不仅能预防糖尿病,还有其他的许多好处,证明了咖啡是非常健康的饮品,当然,也有一些喝咖啡的坏处,被这样的「墙」充分证明了,我们或许就能说,这些科学家和研究员,共同地建成了一栋「房子」。
为了宣传,或者出于某种「娱乐精神」,或者就是纯粹地蠢,有的人会把「砖头」当作「房子」。当有科学研究得出了「每天喝咖啡可能预防糖尿病」的结论时,他们便兴奋起来,手舞足蹈地按起键盘来报道、张开大嘴喷着唾沫来宣传,也不读研究报告的内容,完全不看文章提到的研究局限性,把「可能」两个字去掉,甚至把「每天」这个条件也去掉了,仿佛要把「咖啡」吹成治疗糖尿病的神药才行。
对生成式 AI 也是一样,当有人听到了这些手指在键盘上乱舞、张着大嘴的蠢蛋,他们自己也变成了蠢蛋,觉得那个正在批量产出冗余代码,甚至会忘记自己几秒钟之前写过的东西,遇到从没见过的问题就无能为力的计算机程序,简直是能彻底改变时代的发明,并且自己是极大的受益者。
无知者的夸张反应是最大的问题。生成式 AI 或许会成为改变世界的摩天大楼,但他目前顶多是面墙,借助娱乐至死的人们的口水,被吹上天了而已。就算真的了解 AI 的现状,畅想未来 AI 会怎样改变人类也只是科幻小说作家的工作,去干你该干的事情。
如果把砖头当成房子,就等着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冻死在砖头旁边吧,不过,更可恶的是,在你死之前,还拉了一大群和你一样无知的人下水。
别指望 AI 能帮你思考
那些拿 AI 当作自己的第二大脑的人,很可能连第一个大脑都没好好用过。如果让 AI 生成了一大串回答,仅因为「我觉得很有道理啊」就把它视为可以用自己的嘴复述出来的思想(尽管很多时候都是复制粘贴),那这话到底是 AI 说的还是你说的,你到底有没有思考,你的脑子到底有没有动过?
继续这个话题之前,我不得不停下来捋一捋「思考」到底是什么。
一位大学教授在评价当今的大学生时,非常生动地描述了他所认为的大部分学生,是如何完成他交付的阅读任务的:
The most charitable interpretation is that they looked at some of the words, didn’t understand anything, pretended that counted as reading, and returned to looking at TikTok.
最友善的解释是,他们看了一些字,什么也没懂,装作那就算是自己读了,然后回去刷抖音了。
其实我觉得他说的不只是大学生,说的也不止是阅读。有的人面对一个问题,脑子里冒出来一个想法,不用思维去判断其逻辑连贯性,也不用情感去判断其价值取向与自己是否契合,仅仅是觉得这个想法出现的方式、被阐述的方式让自己觉得很有道理,就觉得自己思考了,美其名曰「通过思考得出了结论」。
尽管洞察式的解决问题有不小的作用,但仅仅依靠灵光乍现而不关注其真实性、可行性,也不设想可能性,是不可靠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思维过程根本算不上思考,最多只能算「运气好」。
使用 AI 帮助自己“思考”,其实就是把面对问题时「冒出想法」的概率事件变成了机器计算得出的必然事件,这个过程就算没有 AI 参与也不能算得上思考。
如果一个人习惯并善于通过推理和价值取向的判断得出结论,或者是在得到某个想法时用相似的判断方式进行初步的检验,那么他在使用大语言模型时,想必也多半不会抛弃原先的思维方式。而那些觉得 AI 说得有道理,于是欣然接受,甚至当作是自己想法的人,显然不属于此类。
一个人若是觉得生成式 AI 为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能帮助自己思考,那他多半在使用 AI 之前就没有真正地思考过,因为只有不知道思考是什么样子的人,才会觉得直接阅读 AI 给出的结论能算作思考。3
无辜的 AI 与无知的人
今年一月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发现,对 AI 了解越少的消费群体,对 AI 产品的接受程度更高(“lower literacy-higher receptivity”)。那些了解算法、训练数据和计算模型背后原理的人,不会觉得科技是什么神秘事物,而其他人,则更有可能觉得 AI 像是魔法一样神秘,进而吸引他们去使用 AI,把 AI 当做法器一样,以为可以带着它去屠龙了,小心别被路上的小怪灭了。
用 AI 算命,把 AI 当作心理咨询师,就是这种无知的具体表现。就连 AI 所擅长的编程工作4,真正的程序员都还在担心 AI 会不会让自己变成文盲,而另一些可笑的人,做着相反的事情,还认为 AI 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能在一夜之间换一个职业,肆无忌惮地生产垃圾产品污染行业。
请认识到 AI 只是一种工具。你并不会因为学会了如何使用 Photoshop 就变成图像处理大师,更何况这个版本的 Photoshop 还只有一个对话框让你输入文字,这是多么反人类的 UI 设计!
也请认识到,AI 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对于一套算法来说,固定的输入总是得到固定的输出,AI 只不过有大量的训练数据输入、你的提示词输入和对话的前后文而已。你的想法作为提示词输入程序,可能连总体输入的 0.01% 都不到。而 AI 生成结果的过程,在底层,不过是大量的概率运算。AI 之所以不能一次性给你答案,是因为它在通过计算不断预测下一个词最有可能是什么。一味地服从统计学规律,能被你称作思考吗?
而那些鼓吹用 AI 代替全部或部分思考的无知者,又引发了另一部分人对 AI 的负面情绪,作为一种中立的技术5,AI 真的很无辜。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考虑赞助作者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
你也可以加入本站的 Telegram 群组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