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毫无敬意 聊聊「III·皇帝」

在《78 度的智慧》里读到,父亲是孩童通往社会的引路人。在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就代表了社会中的权威和社会本身,孩子通过父亲认识社会。在恰当的时候,父亲需要把孩子从母亲的亲密关系中拉出来,教给他家庭以外的事情。

由于各种原因,我对我的父亲没有太多敬畏,我也渐渐发现,我对社会中的权威也毫无敬意可言。

皇帝牌与父亲原型

维特塔罗牌中的「皇帝」

如果要我说出塔罗牌大阿卡纳里我最讨厌的一张牌,非「皇帝」莫属。皇帝牌在占星意义上对应的是「白羊座」,恰好也是我最讨厌的一个星座。1

单从画面上看,牌中的皇帝的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坐在象征地位的王座上,手持象征权力的权杖和宝球,身后陡峭的高山象征着他敢于挑战,红袍下露出的盔甲也代表了总是处于备战状态——他不只是坐着享受地位所带来的福利,而是真的有能力也准备着自己开拓疆土。

皇帝牌是大阿卡纳的第四张,此时的愚人还没有走出小我和家庭,此处的皇帝象征着父亲的形象,而且是传统意义上的「严厉的父亲」。

在荣格的理论中,父亲原型象征着社会文化和法律的制约,代表约束和指导。父亲的形象是孩子接触外部世界规则的第一步。父亲在塑造个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个体后天习得的一些规则,在心理层面也可能被内化为与「父亲」相关的形象。要记住,不谈生物学的话,「父亲」只是一个形象。就像父亲总是缺席的家庭里,孩子可能会把哥哥或者其他男性长辈当作「父亲」形象;成人过后,社会中一切与社会文化、法律、规则相关的内容,都与这一形象相关联,也受这一形象的影响

约束的另一面当然是自由,父亲所代表的森严规则必然会限制自由,也会限制想象力和创造力。规则也不容许情感的存在,皇帝牌所象征的典型父亲形象,就是缺乏情感交流的。在塔罗牌中,情感和想象力都是水元素的具像化体现,而皇帝牌代表的是火元素,两者当然是互不相容的。

规则和约束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毕竟自由的坏处就是容易失控,甚至感到空虚、找不到方向,规则的引导对个体来说很重要。不过,与「教皇牌」所象征的思想领袖相比,皇帝牌所象征的规则的引导显得「爹味十足」——他从来不会向你解释为什么,也不会从情感层面让你感受到规则的必要性;如同社会上的许多规则一样,父亲形象不讲情也不讲理,只告诉你「应该」和「不应该」

至此,我们提取出皇帝牌所象征的父亲形象的关键词:规则、约束、引导、社会、法律、严肃、权威、不讲情理。

我对权威的抗议

从高中开始我就喜欢在英语课堂上给英语老师挑错,从拼写错误到语法错误。尽管我的英语老师大部分是女性,但她们以老师的权威身份登场时,的确与前文提到的父亲形象相关联。

比如英语老师在讲以 -o 结尾的名词,有哪些需要加 -es 变成复数形式的知识点时,列出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单词让我们记住。其中有一个词是种族歧视意味十足的 negro,我当时手也没举就直接大声指出「你不应该用这个词」。

换成高中的我,会在心里骂「这种只靠记忆的方式太蠢了」,然后向身边的同学解释为什么这些单词要加 -es,而不只是背下来。2

坐在座位上顶撞站在台上讲话的那个人,这种事情我干过不少。虽然到了大学,自己变成「站在台上讲话的那个人」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不近人情,甚至像个混蛋一样,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这些行为无一证明了,我从来没觉得站在台上的那个人比我高得到哪里去,我甚至会因为看出对方不专业的一些点,忍不住思考「这个人是怎么拿到博士学位的?」

博客某段时间的文章经常分析「规则」这个东西,从某种程度上,我看不起「规则」,也不太看得起不思考就一味遵守规则的人。虽然在朋友眼里看来我是个守规矩、不敢闯祸的人,但我守规矩的前提是我真的认可它。那些规则维护者都说不明白原因的规则,我早就离得远远的了,根本没有遵守和打破这样的说法。

权威也是人

我的高中有「活动课」的安排,一周固定时间点一节晚自习,班级可以在教室开展活动。大部分班级度过这节课的方式就是「打开多媒体放电影或者放音乐」。

我的听歌品味不太大众,由于班上大部分人是男生,所以他们更喜欢一些我不玩的游戏、我不看的动漫里面的音乐。当时 Lady Gaga 和 Ariana Grande 的新歌《Rain On Me》正在流行,这首歌的 MV 对于东亚观众来说其实很「露骨」,于是我想「为什么不放这个 MV 呢?」,我能听我想听的歌,台下那群男人也能看他们想看的。

然后歌放到一半班主任进来了。一开始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任何的不快,甚至是会心一笑。可当他发现他组织的活动大家都不太感兴趣,班上的人参与度不高时,他便怒了。

他在台上大吼,质问刚才涉及「黄赌毒」的视频是谁放的3,于是我被臭骂了一顿。就喝前文提到的典型父亲形象一样,他没有讲道理,也没有讲情理,我甚至认为他只是在借助自己的权威身份发泄情绪,因为他几乎是怒吼着反复问我「谁叫你放的?」,即使他非常清楚「叫我放」的这个人就不存在。

事后我抱着「认错」的态度找他说理,他甚至有些「自我圣洁化」的意味:「我这个人啊,有个特点,就是对事不对人,你犯了错我不会继续追究……」。

把权威的形象作为人来拆解,就能发现他们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有很多人性的弱点。我相信不少打工人对自己的领导也有这样的态度。

我还相信「一个人最愤怒的时候就是他最无能的时候」4,也正是如此,我很尊敬那些很少动怒的人,而面对那些把自己的怪脾气当作值得别人敬畏的点的傻叼,那些相信喝酒过后说的话不算数的蠢货,真的让我恶心想吐。而这些人在我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在「权威」的位置上,我自己的父亲,也是类似这样的性格,更让我对父亲形象和权威毫无敬意。

恋父情结

在欧美文化里,daddy issue 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词。虽然这个词和「恋父情结」有些区别,更像是 issues with one’s father(某个人和他父亲的问题),但两者有关联,值得谈一谈。

在美剧里,一些征战情场的男人偏好有 daddy issue 的女人,因为如果自己的形象能在某种程度上代替对方所缺失但需要的父爱,对方就更容易对自己产生依恋。虽然我并不了解相关的理论,但经验之谈是,大部分男同性恋者和自己父亲的关系都很差,他们对男性产生爱恋的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 daddy issue。

尽管不同的人对父亲和权威的形象感受不同,就算是毫无敬意,但难以否认的事实是,大多数人都需要「权威」的存在。

与「信仰」类似,但也有些区别,「权威」的形象能给人提供指引。如果一个人缺少父爱,那他极有可能会找到其他自己认可的「权威」,以此来满足内心缺失的某种东西。前面说过「权威」形象与父亲的关联,所以这种行为说难听点,就像是在给自己「找爸爸」。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我厌恶和我父亲一样爹味咄咄逼人的权威形象,我会给自己找到我认可的权威形象(比如前文提到的「不易怒」)。但有趣的是,这些人往往也会在我对他的深入了解之后形象崩塌,让我不得不找到另一个权威式的偶像。

我也承认自身的情感需求极大地收到了童年中父亲缺席的影响。在看自己星盘的解读时,得知我的婚神星落在金牛座,「恋父情结」四个大字一下就蹦进了我的脑子里。

总而言之,我认为人可能都有对父亲形象的需求,这样的需求社会化之后就变成了对权威的信服。如果自己的父亲足以让自己尊敬,那么父亲可能就是这样的权威;如果不能,那么老师、长辈、偶像可能就会扮演这样的角色。

好权威、坏权威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读了莫比乌斯的《多数人无法不理解的坏世界》,我想我对权威的攻击和抗议,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是权威,而是因为他们不是我所认可的权威。换句话说,我的英语老师、我的父亲、我的班主任,对我而言是「坏权威」。

对应的「好权威」,就是自己真正尊敬的人,是打心底认可的权威形象。

对于好权威和坏权威的判断标准,如前文所述,由童年时期父亲形象的影响,和成人后对社会中规则和权威的认知所共同塑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可的好权威,和排斥厌恶的坏权威。

好权威和坏权威的判断其实是个人是非标准、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一个具像化体现。也如前文所述,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是与「父亲形象」相关联的。所以我对权威的批判也好,对另一些权威的吹捧也好,都是由我所接触过的父亲形象和权威形象所影响塑造的。

人会受到潜意识的驱动,攻击坏权威,吹捧好权威。由于权威和父亲形象与个体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相关联,所以一个人的言论、行为中所透露出来的「好恶」,其实就是他对权威的认知的反映。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或许可以试着拆解他所表露出来的好恶,沿着「好恶—准则—规则与权威—父亲形象」的线索分析。

不过,这里的好恶是位于理性层面的。前文提到父亲形象实际上是排斥情感和情感交流的,如果是情感上的喜欢和讨厌,或许要通过某条链路,追溯到「母亲形象」那里去。

最后

顺着「毫无敬意」这个题目写了这么多,本来只想谈谈我与父亲的关系和我对权威的态度,结果顺着写作思路想到了塔罗牌,又向内探索出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总而言之,希望你读完之后有些感想。

回见。


  1. 不针对人,只针对星座代表的气质 ↩︎

  2. 为什么 potato 这样的单词的复数形式是 -es 结尾呢?因为元音结尾的音节是开音节,-to 就是一个开音节,其中 o 发字母原本的音,也就是 /ou/;结尾是辅音的音节是闭音节,potato 直接加 s,-tos 就是一个闭音节,其中 o 的发音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 /o/;结尾有 -e 的音节是开音节,-toes 就是一个开音节,加上 e 再加 s,字母的发音就没有变化。总结:potato 的复数形式是 potatoes 而不是 potatos,原因在于要防止单词的发音发生变化。至于 photo 的复数形式为什么不是 photoes,那是因为 photo 是 photograph 的缩略词,复数形式 photographs 缩略之后还是 photos。 ↩︎

  3. 那首歌其实完全没有黄赌毒的成分,只是他看到他有些没法接受的服装和妆容之后,产生了这样的印象,把它归类为「坏的」,做出了不实的评判。其实说真的,了解欧美文化的人都不会对那个视频的内容感到大惊小怪。 ↩︎

  4. 这句话是我从我初中班主任那里听来的。不过我觉得他也有不少令人唏嘘的行为,比如自己管不好班级,被学生气到了(实际上是自己气自己,但非得外归因罢了),就一个星期擅离职守跑到外面去度假游玩,回来之后站在台上发表「自我圣洁化」的言论:我散心回来了,现在已经不气你们了。哎哟你怎么这么大度啊😅 ↩︎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考虑赞助作者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