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的一条阅读建议是:推迟评价。作者的意思是,在没读完一本书之前不要做出评价。
我当时读完这句话感觉有道理,也有在尝试实践,但有些书我实在是读不下去。我又读到其他人的一些读书建议,大概就是不要在烂书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多读烂书也是好的,这样可以积累经验,再读到烂书时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一本书。
我观察到,有不少好的读者会在把书读完前就做出「烂书」一类的评价,这似乎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的观点相悖,我感到有些困惑,作为一名读者,我很在意正确的读书方法。
所以,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
思考之后,我认为《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建议没错,那些读者的做法也没错。尽管他们没有延迟评价,也因此没能作出 100% 客观的评价,但他们不需要做出完全正确的评价,因为他们不是评论家,他们是读者。
把话题从「读书」拓展到更广泛的认知过程,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做出评价时,我们可以不了解全貌,但我们要时刻明白,自己在未了解全貌之前做出的评价都是不准确的。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未知全貌时给出评价,但不可以在给出这样的评价的同时,固执己见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给出尽可能公正的评价,那么了解全貌就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表达看法,那么了解全貌就不那么必要了。
只不过,当我们只是在表达看法时,我们也必须了解自己作为讲话者应该担负的责任。如果自己是一名教师、YouTuber、Bilibili Up 主、短视频创作者、作家,以及其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就必须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倘若自己做出了不公正的评价,自己在未知全貌时发表看法,就必须意识到自己对公众舆论带来的后果。未知全貌却置以评价的行为,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就需要准备好接受「非蠢即坏」的评价。
特别地,当我们的评价对象是人的时候,就必须更加小心。当我们给任何人扣上任何帽子时,偏见就会产生。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我们能从外界完全监视一个人的行为,但我们无法完全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我曾有过一次经历。我在进入一栋宿舍楼时,陌生的环境让我很紧张,我也必须快点到达某个地方,所以我几乎是跑上楼梯的,完全没有看到门口的宿管,也没有听到他们在后面的叫喊。当他们终于把我叫下来的时候,他们扬言要打电话给保卫处,因为在他们眼里,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一定是想要干坏事,并且一直在质问我,为什么他们叫了这么多次我都没有答应,一个劲地往上走。事实是,我真的什么都没有听到,直到他们把我从楼梯上呵斥下来,我才知道原来门口还有人。可无论我怎么向他们解释,我不是做贼心虚,我太紧张了,我真的没有听到,他们始终不愿意相信我。最后,我只好停止争辩。
当然,我得承认,我可能也错怪了他们——我认为他们是因为有偏见才一定要把我说成坏人,但实际的情况可能是,他们是因为关心楼里学生的安全才这样做的。总之,我必须说明,我对他们的评价并不出于全面的认知。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不要学故事里的宿管,而是为了说明,我们很难完全认知一个人,所以很容易产生误会。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该明白,当我们把任何标签贴在任何人身上时,都只会让我们更难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就好像当宿管认为我是小偷小摸的人时,他们就不愿意相信我没有恶意了。
《卡片笔记写作法》里提到,学习的技巧之一是关注那些你不赞同的观点,而不是只关注自己认知里已经存在的。自以为心胸开阔的人其实更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我这么开放,怎么会产生偏见呢?我的观点绝对不可能是偏见。”
回想我以前写过的东西和说过的话,其中的偏见似乎不少,我也必须对此道歉。如果我做出的任何不全面的评价伤害到了任何人,我感到抱歉。
我之前在 十八年社恐的初窥门径 这篇文章里提到:
这种论调,看似合理,其实很容易推翻。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性少数群体和这类所谓的「半兽人」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在那篇文章里我指出了某一观点的错误,并且展示了对方没有考虑到的事实。我需要补充的是,我也不能 100% 肯定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毫无破绽,我当然也有疏漏的环节。
但我想这足以说明,只看到部分的事实,在未知全貌的情况下做出评价,并且将这样的观点发布在公开平台,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
我之所以突然有了这样的思考,是因为我在今天看完了一个 YouTube 视频。我观察到那位 YouTuber 对于他所评价的东西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只是把它简单地归类为一个东西,对归类后的标签进行评价,并且使用的是诸如「怎么会有人相信这个东西?」「我觉得问题是大家都不应该相信这个东西」这样的语言,而没有给出任何推翻它的论证过程,讨论的甚至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归类后的东西。
这让我感到愤怒,同时也感到非常失望,因为这位 YouTuber 我关注了很久,我从五六年前就开始看他的视频,我时常是和他站在相同的立场上的,可是他的那一期视频,却让我感到被指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希望我关注的 YouTuber 能做出全面的评价,即使我不认同他的观点,我也可以认同他的评价方式——可惜我没法做到。我和他对于他不理解的事物一样愤怒,我不得不在多年的关注后退订了他的频道,这让我很难受。
那是一期类似于 Reaction Video 的视频,那位 YouTuber 经常会关注互联网上一些热议的话题,尤其是一些台湾人口中的「炎上事件」,并在一边观看视频时一边给出自己的看法。
这次的事件大概是这样的。
有一位 YouTuber 给一位塔罗占卜师的课程做了推广,因为这位 YouTuber 对占星和占卜类的话题很感兴趣,她也解释了原因——很多时候她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迷茫,权衡利弊之后也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于是她就会去寻求玄学的帮助,她接触过很多类型的算命和占卜。
她认为,当自己拿不定主意,自己的朋友也意见不一时,就可以寻求神秘学的帮助——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而这位 YouTuber 在这时按下了暂停,并对她的观点进行了嘲笑,认为就算拿不定主意,花钱去找算命的也是非常蠢的行为——他在视频里多次提到 stupid 一词。
然而,在她的眼里,算命和占卜的确让她在无法做出决定的时刻做出了决定,解决了她的需求。而这位 YouTuber 认为,抛个硬币得到的效果和花冤枉钱算命是一样的。
实际上并非如此,抛硬币确实可以像一些占卜的方法一样制造随机性,但这样的随机是二元的,只能得到「是或否」、「A 还是 B」的答案。并且,卜者往往会在解读牌面的同时,结合自身经历和阅人无数的阅历给出更贴近实际的解读和建议。
这点在这位相信占卜算命的 YouTuber 的视频中也有提到,他认为塔罗牌占卜和其他类型占卜的不同之处在于,卜者会结合自身经验给出建议。而这位表示反对的 YouTuber 自己也承认:这好像是一个 consultant,是个咨商师(心理咨询师)会做的事情。
是的,现代的很多塔罗师其实都很接近咨询师,结合自身经验、学识和直觉解牌,才是现代塔罗占卜的重点。事实上,很多心理咨询师都会借助塔罗牌来进行心里疗愈。
我观察到这位 YouTuber 已经意识到他正在观看的视频里提到的占卜,与他认知里被归类为「算命」的东西有所差别,但他忽略了这一点,在后续的评价中,他还是把占卜算命当作是他以往认知里的迷信和骗术,即使视频中的占卜师数次演示占卜解牌的过程,他也只是冷眼看着,把这当作是骗术的一环。这个「骗术」不是我扣给他的帽子,他亲口说:“我觉得这是个 grift,这人是个 grifter。”
这让我感到愤怒,因为我希望我喜欢的 YouTuber 是能够做到公正的。
当视频中的塔罗师在讲解解牌的过程时,她提到,许多新手塔罗师倾向于解读这张牌单独的意思,而不会结合牌阵中的其他牌连携解读含义,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我观察到,当他听到「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句话的时候,他按下了暂停键,把这句话用让我感到不舒服的语气重复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笑了一声以表示他的态度。
我大概能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正如他所说,他认为这位塔罗师是一个骗子,而「编故事」恰好是骗子会做的事情,所以当他听到「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他觉得好笑。
然而,他不知道,塔罗牌是一种符号体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体系。要搞明白牌中讲了什么东西,就是要理解抽出的塔罗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之后的视频里,这位占卜师因为占卜时态度不太好,受到了很多负面评价。于是之前帮她推广课程的 YouTuber 就和她一起做了一个回应视频。在这个视频中,这位占卜师承认自己的态度不好,因为它的解牌风格比较直接。画面外就有人补充:“所以说希望做疗愈的咨询者不应该来找你。”
当这位表示反对的 YouTuber 听到这句话时,他表现得非常生气,直接按下了暂停,然后大喊“谁在说疗愈了?怎么会提到疗愈的?”
他不知道,现代塔罗牌的确有专门做心理疗愈的分支。当对塔罗牌占卜有所了解的人讨论到塔罗牌时,一般都会将其分为「较为一阵见血的占卜」和「偏向疗愈的占卜」。
基于这一认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视频里会提到「疗愈」。而这位 YouTuber 的反应,表现出了他对塔罗的不了解。
他的不了解并没有错,但他在不了解的基础上,做出了不全面的评价,并将这些评价公开发布在 YouTube 上。很显然,他的评价让他的大部分观众相信算命就是骗术,即使他对此完全不了解。
视频里提到了包括塔罗在内的很多种占卜和算命方法,他都没有分开讨论。每一种占卜方法所基于的理论、解读的逻辑和关键要素都是不同的,然而他忽略了这些理论,只是将其归类为「算命」,然后凭借着他「算命都是骗术」的印象,否认了所有相关的事物。
无论你是否认可算命和占卜,你都应该能够看出,这位 YouTuber 的确对他不熟悉的领域做出了不全面的评价。这让我感到气愤,因为我很在意公众人物做出评价的方式,他们的话语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力,他们应当为自己的影响力负责。
视频里,这位 YouTuber 还对这位占卜师为人处世的态度进行了质疑。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就亲历者的评价来看,这位占卜师的态度的确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舒服,她没有对部分网友的质疑作出回应,避重就轻也是真的。我认可他提出的这部分质疑,但我不认可他对算命占卜本身,在未知全貌的情况下,做出评价的方式。
今天的每日写作其实已经完成了,但我又花时间写了一篇新的文章,一方面是为了正确认识自己看完视频所产生的愤怒情绪,重新找回一种秩序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对「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故写文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