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物日志好久没写了,想着如果只是写自己最近买了什么东西那也太无聊了,不如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写点「如何买、买什么」的文章。索性写了篇手冲咖啡入门指北。
一杯咖啡是怎样诞生的
咖啡是生长在树上的植物,我们买到的咖啡豆其实是咖啡果实的种子。种植场收获果实之后,将果实运送到处理厂进行处理,去掉果肉后得到咖啡生豆。咖啡生豆是世界范围内交易最为广泛的农产品之一。1
生豆被卖给烘焙厂商,烘焙并包装之后就放到了货架上。所以消费者一般是从咖啡豆的烘焙商那里购买的豆子。
咖啡熟豆被研磨成粉末,其中的咖啡因等物质通过某种萃取方式被萃取到水中,就得到了一杯咖啡。咖啡的萃取方式有很多,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能够控制,且比较有可玩性的环节。
在咖啡店买到的一杯咖啡,通常是用意式咖啡机萃取,得到名为 espresso 的咖啡液,再和水或奶或其他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得到的。espresso 就是意式浓缩,是人们常喝的、最浓的咖啡。意大利人一般用很小的杯子直接喝 espresso,要么像喝酒一样一口干,要么优雅地小口啜饮。美国人喝不惯这么浓的咖啡,于是往意式浓缩里加温水,冲淡之后就变成了我们常说的美式咖啡。2
另一种讨论度比较高的,是手冲咖啡。不需要买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元的意式咖啡机和各种令人眼花缭乱工具,手冲咖啡只需要一个滤杯、一张滤纸、一个细嘴的水壶就行了。不过手冲萃取的咖啡液要淡得多,不能像 espresso 那样用来调配拿铁、摩卡这样的饮品,一般直接饮用。
此外,还有爱乐压、法压壶、聪明杯等萃取器具,它们的出品浓度都更接近手冲,对比手冲的优势是「方便」。但方便也意味着可玩性相对较低,可以入门后都买来玩玩。还有一种器具叫做摩卡壶,它的出品浓度和意式相似,能得到一杯较为醇厚的咖啡,但需要炉子才能用。
论咖啡器具的用电功率
前文提到的咖啡器具,按照用电功率可分为两类:
- 大功率电器:意式咖啡机、摩卡壶(需要电炉或者明火灶)
- 完全不用插电:手冲、爱乐压、法压壶、聪明杯
如果你是住在学校的大学生,那么前两种咖啡器具就可以说拜拜了3。不插电的咖啡器具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如果你不喝奶咖,用这些器具做出来的咖啡完全能满足你的需求。
另外,就算是限电,也很建议买一个低功率的热水壶。常见的饮水机只能把水加热到 70~80 摄氏度,而冲泡咖啡通常需要 90 摄氏度以上的热水。
论速溶咖啡和其他相似的产品
速溶咖啡
大部分人应该都喝过速溶咖啡,一包黑色的粉末倒进杯子里,加水冲一冲就有了一杯咖啡,而且有黑咖啡、拿铁和各种风味的选择。这样的速溶咖啡粉和直接用咖啡豆磨出来的粉末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如果你直接用咖啡豆磨出来的粉冲水4,那么你可能会被浮在咖啡表面的咖啡粉呛到,因为咖啡豆里不是所有物质都是溶于水的。速溶咖啡实际上是把已经萃取好的咖啡,通过一系列工业方法,变成了速溶即食的另一种粉末,和香飘飘奶茶是一样的。
速溶咖啡大部分用的是不受咖啡爱好者喜欢的罗布斯塔咖啡豆,这种咖啡豆咖啡因含量更高、更苦,也没什么风味可言,因此很适合用来做速溶,但不适合用来品鉴。如果你喝咖啡只是为了提神,那喝速溶没什么不好的,也不必关心各个品牌之间的差别,因为都差不多。
挂耳咖啡
挂耳咖啡实际上就是把磨好的咖啡豆和易于折叠、使用的滤纸包装在一起,消费者拆开包装后,把滤纸两边的挂耳挂在杯子上,然后往滤纸里注水,就能得到接近于手冲咖啡的饮品。
但是挂耳咖啡都是提前磨好的咖啡豆,风味散失会比较严重。而且,除非商家本来就是烘焙厂商,谁知道挂耳咖啡里用的是什么豆子呢?
我个人认为挂耳咖啡的定位比较尴尬,它比速溶咖啡更贵,味道也不如手冲咖啡,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方便了吧。如果不想入门咖啡,但又想体验冲咖啡的感觉,挂耳咖啡应该能提供这样的体验。
浓缩咖啡液
我没有买过浓缩咖啡液这类产品,我个人认为这类产品应该是意式浓缩的下位替代品。身边有朋友称用浓缩液冲出来的美式很淡,但我猜测他应该是加了太多水。
如果只想和黑咖啡,购买浓缩咖啡液性价比不太高,这种产品应该更适合做奶咖,比如拿铁和摩卡。
把钱花在刀刃上
总结一下,速溶咖啡、挂耳咖啡、浓缩咖啡液是面向一般消费者的产品,如果只是为了提神或者买来试一试,比较适合购买这类产品;对于咖啡爱好者和想要尝试自己做咖啡的消费者来说,可以选择购置相应的咖啡器具。
那么后者应该如何选择呢?应不应该买一百出头甚至 99 的咖啡套装呢?这一小节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不同萃取方式需要的器具
排除杯子、勺子、筷子(用来搅拌)这些一般人都有的东西,自己冲咖啡需要什么器具,取决于选择什么萃取方式。
- 如果想用浸泡式萃取,可以选择法压壶或聪明杯
- 如果想做冷萃咖啡,需要买一个冷萃壶(法压壶也能用来冷萃)
- 如果想用滴滤式萃取,可以选择手冲或聪明杯
还有比较特殊的我不知道如何分类的器具,叫做爱乐压(Aeropress),原理类似一个大号针筒(注射器)。我不了解这种器具,这里就不展开了。
法压壶(French press),顾名思义,是来自法国的一种咖啡器具,法语名叫 la cafetière à piston(带活塞的咖啡制作工具)。原理很简单,将咖啡粉和水混合,充分萃取之后压下活塞,活塞连接的滤网就会把浮在表面的粉末和咖啡液分离开。然而金属滤网往往孔洞比较大,所以用法压壶制作咖啡时需要把粉磨粗一点,但即便如此,法压壶咖啡仍然会有很多细粉残留,口感没有那么顺滑56。
冷萃咖啡就是把咖啡粉和水混合之后放在冰箱里,经过长时间的萃取(通常是一个晚上)后得到的咖啡。因为我没做过冷萃,所以也不展开了。
做手冲需要的器具就比较多了,不是一个壶能解决的。比较关键的器具是一个滤杯,通常是上大下小的结构,垫上滤纸之后加咖啡粉,然后再注水。咖啡一边萃取一边经过滤纸往下流;由于滤纸的过滤效果要比金属滤网好得多,所以手冲咖啡的口感一般很顺滑。
另外还需要一个手冲壶,这样的壶有着比较细的出水嘴,可以通过调整倾斜角度来稳定控制住水量。手冲壶倒出来的水柱是形状稳定的,方便咖啡师控制萃取过程。
除了滤杯和手冲壶,你可能还会用到分享壶。分享壶一般放在滤杯下,盛放过滤后的咖啡液,冲煮完成之后就可以倒在饮用的杯子里,给自己和其他人品尝。这并不是必须的,如果你只是给自己喝,完全可以直接把杯子放在滤杯下。
聪明杯其实是比较特殊的手冲滤杯,和一般滤杯的区别在于它在底部加装了一个阀门。阀门关闭时,咖啡液不能流下。这样的设计允许咖啡能像法压壶一样与水充分浸泡,也能打开阀门通过滤纸得到一杯顺滑的咖啡液。
滤杯详解
用来做手冲咖啡的滤杯有很多尺寸,最常见的有蛋糕型滤杯、V60 滤杯和扇形滤杯。不同形状的滤杯能够萃取出的风味有所不同,比如 V60 更能凸显咖啡的酸、甜和层次感,而蛋糕滤杯则更均衡。
蛋糕型滤杯不是规则的圆锥,有类似蛋糕纸的规则褶皱。V60 就是切面角度为 60 度的锥形滤杯,分为 V02 和 V01 两个尺寸,前者较小,适用于冲泡 1~2 人份的咖啡,后者则能冲泡更大量的咖啡。扇形滤杯比较扁,底部通常有多个孔洞,孔径较小,流速较慢,冲出来的咖啡更凸显甜感而且更厚实。
不同的滤杯也需要搭配相应的滤纸,但滤纸都很便宜,不必担心。
如果不确定怎么选,无脑 V60 就好了。
最重要的器具
无论你选择何种萃取方式,你都需要把咖啡豆磨成粉。磨粉是为了增加咖啡豆与水的接触面积;其实不磨粉也行,但懂得一点物理学就会知道这样的萃取是非常低效的。
人们用磨豆机把咖啡豆磨成粉,市面上的磨豆机大概可以分为手摇磨豆机和电动磨豆机,根据磨芯类型可以分为陶瓷磨豆机和钢刀磨豆机。前文提到的任何器具都可以贪便宜买质量差一些的,但磨豆机万万不可!
先说结论:任何陶瓷磨豆机都不要买,几十或一百出头的电动磨豆机也不要买。7
陶瓷的硬度比钢铁高,但不如钢锋利。如果你买的是手摇陶瓷磨豆机,那么你的咖啡角就会变成健身房;尤其是在磨浅度烘焙的咖啡豆时,真的会费力到怀疑人生。除了费力,陶瓷磨豆机磨出来的粉末非常不均匀。出粉是否均匀是评价一款磨豆机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不均匀的粉末萃取出来的咖啡风味也是不均匀的,你很有可能会得到一杯口感杂乱的咖啡,毫无层次感可言。
电动磨豆机需要关注的是扭力。由于我没买过比较好的电动磨豆机,所以不太能说出低价电动磨豆机的劣势,但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几十块钱的电动磨豆机基本都是陶瓷磨芯。
正经的钢刀手摇磨豆机磨什么豆子都不会太费力,没有健身效果,所以不必担心手磨没有电磨方便。实际上,我更讨厌电动磨豆机的噪音。如果预算有限,就买个性价比还不错的入门级手摇钢刀磨豆机吧,每天动手磨一磨说不定还能预防阿尔兹海默症。
磨豆机的磨芯其实还有平刀、锥刀和鬼尺之分。平刀的效果是最好的,但也是最贵的;鬼尺的需求比较小众;但大部分入门级磨豆机都是锥刀,在这点上不用太纠结。
咖啡豆的选购
又是一个结论:其他都可以省,但咖啡豆和磨豆机是需要多花钱的,。
咖啡豆决定了一杯咖啡的上限,萃取方式、水温、萃取时间固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再高超的手冲技巧都没办法点石成金。
咖啡豆的选购比较复杂,这里就简单讲讲不同咖啡豆之间的区别。
首先是烘焙程度,大致可以分为浅度烘焙、中度烘焙和深度烘焙(也有叫重度烘焙的),还有极浅烘焙和中浅烘焙之类的细分。烘焙程度的说法有些混乱,其实还有 City Roast(城市烘焙)、Espresso Roast(意式烘焙)等等,我并不清楚区别。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知道浅中深的区别就行了。
一般来说,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用于制作意式浓缩,浅度烘焙的咖啡豆用于制作手冲咖啡。但深度烘焙才是被大众所接受的烘焙程度,因为烘焙程度越浅,咖啡豆的酸就越明显,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有酸味的咖啡。
简单来说,烘焙程度越深,咖啡的苦味越明显,风味更接近黑巧和坚果;烘焙程度越浅,咖啡的酸味和甜味越明显,浅度烘焙的咖啡风味非常多元,有花香、果香、奶油等风味的描述。个人的经验是,深烘豆可以买便宜的,但便宜的浅烘豆很有可能是难喝的豆子,因为较深的烘焙能将咖啡豆的瑕疵风味掩盖掉。
还有拼配豆和单品豆的区别。拼配就是将不同品类、不同烘焙程度、不同产区(也有单产区拼配)的咖啡豆拼配在一起,构成独特的风味,拼配豆有烘焙师自己的个性和风味表达。不过,拼配豆一般叫做「意式拼配」,也就是说,拼配豆是用来做意式咖啡的,整体烘焙程度也比较深。相比之下,单品豆就是单一产地、单一处理法、相同烘焙程度的豆子,单品豆更能喝出产地的独特风味。
咖啡的产地很多,常见的有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巴拿马、巴西等等,中国的云南也是咖啡产地。不同产地的风味有各自的特点,常喝咖啡的人会有自己的产地偏好(比如我常喝的就是埃塞俄比亚的豆子)。
咖啡豆也有不同的处理法,处理法是从咖啡果实中得到咖啡生豆的方法,常见的是日晒、水洗和蜜处理。日晒处理的咖啡豆风味比较丰富,甜感会更明显;水洗处理的豆子风味更加干净,酸味会更加明显;蜜处理法则较为综合。
咖啡豆品种大致可分为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前者成本更高但风味更佳,后者(也称「罗豆」)则是大部分咖啡爱好者都看不上眼的东西,很多咖啡烘焙商都会标榜自己的咖啡豆「不含罗布斯塔」。总而言之,买阿拉比卡就对了;阿拉比卡还有数不清的分支品种,比如波旁、铁皮卡和大名鼎鼎的瑰夏。
说是简单讲两句,结果还是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就给还没入门的爱好者一些简单的建议吧:
- 大部分人不习惯咖啡的酸味,一开始可以买深度烘焙的咖啡豆;虽然深烘一般用来做意式,但手冲也是完全可以的。
- 入门之后可以买一些品牌的浅烘豆,一开始喝大概会觉得「像中药」,但适应之后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喝什么价格、什么牌子、什么产区的深烘豆,其实很难喝出差别,但浅烘豆之间的差别非常大,萃取方式和手冲手法的差异也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出品。
- 适应浅烘豆的味道之后,可以尝试各种产区、各种品牌、各种处理法的豆子,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味道;因为咖啡的风味是非常主观的,每一款咖啡都会像香水一样描述自己的风味(比如松子、茉莉花、黄桃……),但好不好喝要自己说了算。
- 建议入门后买一些贵点的豆子细品,之后就什么怪味都能尝出来了。一般来说 30~40 元 100g 算比较便宜的豆子,可以做「口粮豆」;每 100g 60 元还算不错;有不少豆子每 100g 的价格在 100 甚至 150 以上,一颗豆子可能都接近一块钱了,这个值不值得买就见仁见智了。
我的购入
现在来回答「一百左右的咖啡套装能不能买?」的问题。说来惭愧,我自己就是通过 99 块钱的手冲咖啡套装入门的。如果只是想先试试,这样便宜的套装确实能帮助你入门,但一步到位才是最省钱的,如果你在乎省钱,也不希望踩坑,就不要买任何形式的套装。
我的咖啡器具
我的旧磨豆机已经被我扔了(因为是陶瓷的),我现在用的是 MAVO 的巫师 2.0 磨豆机。我还买了一个配件用来收纳磨豆机摇杆,不然拿取的时候晃来晃去其实有打翻杯具的风险。
我有两个不同尺寸的滤杯,但都是 V60 的。一个是陶瓷,另一个是玻璃的。

然后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壶和小工具。有前文提到的手冲壶、法压壶和分享壶。小工具包括探针式温度计(用于在冲煮时控制水温)、刷子(用于清洁磨豆机上残留的粉末)、布粉针(用于在冲咖啡之前将咖啡粉调整到适合冲煮的形状)和咖啡称(用于称量咖啡豆;在冲煮时控制水量和计时)。
我的咖啡豆
我买过的咖啡豆品牌如下:
- %ARABIACA(⭐️⭐️⭐️):豆子很丝滑,口感其他但没有很明显的风味,质量没话说但太贵。
- IRIS 咖啡(⭐️⭐️⭐️⭐️):我把它称作咖啡豆界的蜜雪冰城,价格比较亲民,虽然品控一般但大部分时候都是好喝的;比较喜欢他们家的「淡雪白桃」,最近还买了他们的红标日晒瑰夏,准备养豆一段时间后试试
- 乔治队长(⭐️⭐️⭐️⭐️):虽然只买过一罐,但那一罐就是我喝过最甜的咖啡,叫做「瓜拉尼」,是绿罐子的包装,总之我很喜欢
- M2M(⭐️⭐️):似乎不少人夸,我只买过他家的「花魁 Select」,不觉得有什么特点。而且他家发货居然不是顺丰的,一般烘焙商为了保证新鲜都会通过顺丰发货当天新鲜烘焙的豆子,其他家收到的豆子上面的生产日期几乎都是前一天或者前两天的。
- 菠萝成子咖啡(⭐️⭐️⭐️?):菠萝成子在 B 站上有号,可以去看看。我只买过他家的「京式中烘」8,前几次我冲出来的味道都很怪,调整水温、换了冲煮手法之后似乎有变好,很独特的口味,用法压壶做出来也不错,但风味没有很具像化。
- Collin Plus(⭐️⭐️⭐️):一般般,但对品牌印象还不错,今后或许会买一些其他的豆子来尝尝再做评价。
- 咖啡小镇(⭐️⭐️):一般般…… 也是买的花魁,好像花魁都差不多?我喝起来没什么特色,不太喜欢。
- 绝对小孩(⭐️⭐️⭐️):喜欢这家的品牌形象,但不太喜欢包装;包装是好看的,但几乎每款豆子的包装都长一样,让我没有持续购买的欲望。他家的「瑰宝日晒」性价比很高,甜感也明显。56 块钱能买到 250g 还不错的咖啡豆,很推荐,会回购。
还有一些不太值得说的品牌,其中大部分是我刚入门时买的,没什么印象了,而且当时真的喝不出区别…… 如果要避雷的话,别买星巴克的豆子。
最后
本以为是一篇简单的分享,结果写着写着就写了六千多字,文章的结构也有些乱,部分内容也显得冗余,因为谈到咖啡,要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这篇文章关于咖啡豆的选购其实没怎么展开,但我购入最多的咖啡相关的商品,肯定就是咖啡豆了。这次零零散散地讲了一些器具,之后的揽物日志说不定会重点谈谈咖啡豆。
另外,以防你没耐心看完但想要入门手冲的,我的经验总结下来,最适合入门的配置是:300 元左右的手摇钢刀磨豆机 + 一般的 V60 滤杯 + 一般的手冲壶 + 你喜欢的杯子和其他器具。为了控制参数,你可能需要一个温度计和有计时功能的咖啡称。
今天先到这里了,回见!
是的,尽管实际制作过程中有很多讲究,但美式就是往意式里掺水而已。参考链接: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美式咖啡 ↩︎
除非胆子大,那么祝你好运😉 ↩︎
其实咖啡师做杯测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完全浸泡式地萃取咖啡,能全方位地萃取出一款豆子的风味,让咖啡师更好地了解这款豆子 ↩︎
有一天早上喝完法压壶做的咖啡之后,到中午都不太想吃饭,因为咖啡粉在胃中提供了一定的饱腹感…… 也算是有减肥效果吧(并不) ↩︎
正好在读《我们为什么爱饮料》这本书,里面提到未经过滤的咖啡(包括法压壶制作的咖啡和土耳其咖啡)中包含二萜类化合物,摄入这种位置会导致胆固醇升高,也可能有其他益处,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 ↩︎
两三百块钱的手摇磨豆机通常也只能当作「入门级」的 ↩︎
中烘指的是中度烘焙 ↩︎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考虑赞助作者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