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物日志 Vol.3 苹果产品和猫 🍎🐱
终于狠下心来买了 MacBook,是在转转上淘的二手,20 年款的 M1 最低配置,又因为金色没有银色和深空灰那样讨喜,所以只花了 3000 左右。即使是这台运行内存只有 8GB,储存跟我的 iPhone 一样大的 MacBook,也成功地让我离开 Windows 系统,一去不复返了。
目前我正在使用的苹果产品如下,按照购入时间排序:
- iPad Air 5(64GB)
- iPhone 15 Pro(256GB)
- Apple Watch SE
- MacBook Air(搭载 M1 芯片,256GB)
和以往一样,购入 MacBook 之后,我很快就陷入了狄德罗效应1的陷阱,开始四处搜罗配件。关于拓展坞怎么买的问题,我纠结了好久,让我想起了今年上半年购入 iPad 之后,选择保护壳的窘境。
我想起来,之前也花了好多时间为 iPhone 选择一款合适的 MagSafe 手机壳,也纠结过要不要给 Apple Watch 贴膜或者换表带,最后也买了 Apple Care+。
过去的一切由买苹果产品引发的连锁反应,都让我不禁感叹道:
苹果产品怎么和猫猫这么像啊?!
🐱 利用人类的空虚感不断「增殖」
搬家后的某一天,我的父亲突然带回来一只奶牛色的加菲猫,并取名「芝麻」,家里人一开始不太能接受。
又过了没多久,他又带回来一只加菲,这次是白色和奶黄色斑纹的,名叫「乐宝」。两只猫在房间里蹭得到处都是猫毛。
又过了没多久,他抱回来一只混种的金渐层,一开始似乎取名叫「点点」,后来觉得「芝麻汤圆」听着有意思,于是改名「汤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相信猫猫多少有些灵性,因为这只猫到我家来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到她说她不喜欢「点点」这个名字,要不叫「汤圆」吧。结果我醒来的时候,我爸就给她改名叫「汤圆」了。虽然大概是房间隔音不好,我可能是在睡梦中听到我爸说话的声音了,不过还是很奇妙的体验。)
后面还发生什么我就记不太清楚了,长话短说就是,我家现在有 10 只猫。这还没算上陆陆续续出生然后被送走的小猫。因为猫实在太多,而且掉毛也是很大一个问题,我爸就请人在天台上搭了个玻璃棚养猫,夏天还有 24 小时空调供应。
从我的视角来看,我爸和我妈的关系虽然算和睦,但他们显然不能为双方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而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沟通。所以我妈会经常跟我聊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我爸会天天折腾猫以及和猫有关的各种东西。
我实在是想不到我爸会变成美国人口中的 lonely cat lady……
我一开始对苹果产品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痴迷,顶多是觉得「华为好难用好想换一个手机」(听其他安卓手机的用户描述他们的体验之后,我觉得并不是苹果有多好,而是华为在用户体验这方面确实差一些)。自从我买了 iPad 用于看电子书和记笔记之后,我就彻底迷上了苹果的设计美学。
于是,我对手上的那台 Huawei P40 的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用了大概三年半之后,我终于决定把它换掉。
而现在,在拥有了四台苹果设备之后,我还在暗暗盘算着要不要再省钱买台 Mac mini……(我已经在极力劝说自己不要了)
我不清楚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的「电子精神洁癖」(我觉得这种痴迷已经可以用洁癖来描述了),我才会如此着迷于苹果在设计方面的精致(虽然最近是有在走下坡路,看看那个全身都是 bug 还长得丑的图标换色吧)。但可以确定的是,购入这些心仪的产品后,我内心的某种需求真的得到了满足。
🐱 请你来适应我!
苹果在设计方面是出了名地喜欢「帮用户做决定」,虽然用户体验确实不错,但自定义性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之前用旧电脑装过 Linux,用于做作业和上课摸鱼,发行版是 Manjaro,桌面环境是 KDE。大部分 Linux 发行版对比 MacOS 而言是另一个极端,可玩性非常高。说来有点好笑,装好 Manjaro 之后,我毫不犹豫地找了各种主题、插件和应用程序,把它改造成了 MacOS Big Sur 的样式。
这或许是人们对苹果的设计,评价褒贬不一的原因之一。我对苹果设计风格的印象是「性冷淡」「高级感」和「非常干净」。虽然 Windows 11 的 Fluent Design 我也挺喜欢,但 Windows 上的应用程序风格各异,很难有统一的用户体验。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一板一眼的设计,我见过许多安卓用户会把自己的手机个性化得非常可爱,又或是科技感十足。但是你很难用苹果的产品实现偏离其设计风格太远的效果,至少在系统级的 UI 层面不能。
除了图形设计,苹果在交互设计方面也是如此。我记得我换成 iPhone 之后,花了好长时间才适应「在屏幕边缘滑动以返回」这个功能的缺失,只能乖乖地用屏幕左上角的返回键。虽然苹果的许多交互手势非常好用,比如 MacBook 上的触控板,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用的触控板,但有不少方面的确不如安卓灵活。
另外一个有些难适应的点,就是鼠标的滚动。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鼠标滚轮向上滚就是向上滑动,但对于 MacOS 来说,向上滚类似于触控屏幕上,手指向上滑动,所以画面反而向下运动。这个设计其实在触控板上很符合逻辑,但对鼠标来说,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适应。
最值得吐槽的就是 MacOS 会在每个目录下面「拉屎」的操作,每一级目录下几乎都会有一个名叫 .DS_STORE
的文件夹配置文件,这个平时看不到还好,拷贝到 Windows 上被其他人看到也还好,但如果创建 Git 仓库忘记把这个文件添加到 .gitignore
里,会污染整个仓库(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就像猫猫在自己腿上睡着,哪怕自己再不舒服都不敢起来,生怕惊扰了猫猫一样,纵使有再多难受,一个合格的主人也要自己来适应猫猫的需求。(越写越觉得自己成苹果奴了,但实际上没那么离谱啦)
🐱 心甘情愿地为我花钱吧!
一开始买了磁吸壳,结果在小红书上看到好多 iPad 用磁吸壳,结果在背板上留下印记甚至腐蚀的帖子。于是急急忙忙换了别的壳子。
因为觉得带有盖子的保护壳很不干净,会把各种灰尘和污渍沾到屏幕上(尽管自己已经贴了膜了),于是买了不带盖的壳。因为担心平替电容笔长期吸附在 iPad 上会损伤电池,于是买了笔槽和磁吸充电处分离的壳。因为觉得用的壳子太软,担心 iPad 会弯,所以又换了背板硬一些的壳子。因为觉得包裹性好的壳子都太厚重了,完全体现不出 iPad Air 的轻薄,于是花了更多钱买了更好的磁吸双面夹……
入手 MacBook 之后,在快递送到之前,我就在 Bilibili 上搜索了各种 MacBook 配件推荐。准备要买保护壳之后,刷到了保护壳刮伤 MacBook 边缘的视频;准备买拓展坞之后,刷到了绿联的拓展坞充电烧伤主板的帖子;准备买移动硬盘,觉得成品性价比不高,准备分开买硬盘和硬盘盒时,又看到了自己组的移动硬盘不如成品稳定的说法……
我很好奇,我爸在购买各种自动喂食器、猫砂盆、猫砂、猫抓板、饮水器、猫爬架、猫笼、猫窝、逗猫棒、罐头、冻干、猫粮、猫条的时候,会不会有类似的心理活动……
用 Windows 电脑和安卓手机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么多纠结呢?我在想这其中的区别,和「养鱼」与「养猫」的区别,是不是有些相似。
结语
和许多人不一样,我从 Windows 切换到 MacOS 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不适应,关于键盘的区别、窗口设计的区别、UI 的区别,我也早有所耳闻,很快就上手了。我甚至没有习惯性地尝试将鼠标移动到右上角来关闭窗口。
并且我也在一天之内完成了笔记等数据的迁移,搭建好了我学习和个人项目所需要的开发环境,总之我常用的软件都装好了。如果不打游戏,我想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打开我那台 Windows 系统的电脑了。
并且,由于我的日常设备全部换成了苹果生态,我也能更好地利用备忘录、提醒事项等原生应用了,我也将难用的 Enpass 迁移到了苹果自带的密码应用。可以说,我的数字生活体验提升了不少。
当然,文章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我无意拉踩 MacOS 以外的操作系统,我也不鼓吹消费主义,我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已。文中和其他非苹果产品的对比,也全都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不代表事实。我身边还有不少生态混杂,既用华为也用苹果的朋友,我认为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的话,能不能看看博友们现在常用的设备都有哪些呢 👀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