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交媒体
谈及互联网对人的负面影响,被诟病最多的,一是短视频,二是社交媒体。
关于短视频,可以用《娱乐至死》中有关「媒介」的观点解释。电视这一媒介摧毁了信息的连贯性,与印刷文字和基于书面文字的演讲不同,电视让人们被图像和碎片化的、与自己的无关的信息产生兴趣,从而丧失了逻辑。书中表达的有关电视的担忧,在短视频的世界里越演越烈。
关于社交媒体,在和短视频一样碎片化的同时,还被多项研究证明有害心理健康。当然,这么说有些片面,更准确的说法是,若是没有目的、没有任何自制力地使用社交媒体,就会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抑郁。
即便不关心心理健康,社交媒体对注意力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科技巨头们把用户的注意力也当作商品,通过广告卖给商家。他们利用老虎机效应等设计上的巧思,让毫无防范的用户陷入注意力陷阱。
许多短视频平台其实都算作社交媒体的一种。虽然我没用过抖音和快手这样的 App,不过我身边许多人都会拍短视频,他们还能在「同城」栏目刷到认识的人拍的视频。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说短视频平台也是一种社交媒体,应该不足为过。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简单聊聊我对社交媒体的看法。
我使用过哪些社交媒体?
中学时许多人跟风用抖音,我跟上了另一种风气,大概就是认为「Bilibili 比抖音好!」的风气(尽管现在好不到哪去了),所以从来没有下载过抖音和快手(除了学校要求去抖音上刷票或者看开学第一课之类的玩意,那个时候我会不情愿地下载下来然后删掉)。
中学时代常用 QQ 空间,到了大学发朋友圈比较多。之前还经常用 Twitter 和网友交流,现在也不用了。
还有一些注册过但不常用的,比如 Instagram、Mastodon…… 如果要算上即时通信软件,我还用过 Telegram、Keybase 和 Discord。现在还在用的只有 Discord,只是为了和一些社群保持联系。
社交媒体对我的影响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需要先声明一下,我不认为社交媒体是弊大于利的。虽然技术是有倾向的,但只要控制得当,也就是说有合适的使用方式,社交媒体也能带来很多益处。
益处之一正如我在《自我外化与表达欲》中提到的,它满足了我在某一时期的自我外化的欲望——我在中学时期依靠高频率发说说来满足表达欲,通过 Twitter 表达那些我身边人不关心、看不懂的内容;现在,我也经常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中让自己觉得开心和有趣的事情,有的时候也会发发牢骚。
益处之二在于,我能通过社交媒体了解身边人的近况、一些网友的想法。不过,这是把双刃剑,如果用太多的时间关注别人,可能就会忽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甚至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或者为了离自己很远的事情感到焦虑(这也是前面提到的,社交媒体损害心理健康的表现)。
我身边有朋友在人生很艰难、需要努力打拼的阶段,选择关闭了朋友圈,原因就是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会让自己难受。
对我而言,我在以前也时常陷入社交媒体上的纷争。以前会在 Bilibili 上有关性少数的视频评论区跟人对骂;有一次因为自己措辞不当,第二天起来发现评论区被轰炸…… 就在几个月之前,我所在的一个接力小说社群也经常爆发有关写作风格的论战。
在我花了几年时间与互联网上其他人的言论斗智斗勇之后,我终于意识到:在互联网上,你根本没办法说服一个人,至少在主流的社交媒体上不能。对方可以抓着某个字眼不放,还能通过一长串逻辑混乱的论述把你也带偏,他能完全忽视你的逻辑自说自话,因为在互联网上,这样做几乎没有成本。这样毫无理性的、根本不能称作辩论的争执,除了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外,完全没有意义。
到现在,我几乎不会使用任何社交媒体平台的评论功能,除非是和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互动。
社交媒体的替代品
最近 Bluesky 似乎很火,在用户对 Twitter(现在叫 X)越来越失望之后,许多人都选择了这个和 Twitter 十分相似的产品。
我也在思考是否要注册一个账号,或许可以当作一个短想法的输出口。但我又想到,之前注册了 Essay 这个平台,就算不是社交媒体,我也在 9 天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停止更新了。
读完了 Rolen 的《个人博客在AI、超级个体时代的一些思考…》这篇文章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把这个博客当作社交媒体的替代品。
对我而言,博客完全满足我对社交媒体的需求,甚至更好。社交媒体给我带来的好处只是:一,能表达;二、能看到别人的想法。第一点不用多说;第二点,若是经常访问其他博客,和其他博主有互相评论的往来的话,思想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也会涌现。
之所以说「更好」,是因为博客的内容以文章为载体,而非短篇幅的文字。这个区别其实很大。我现在能随手写出 2000 字左右的文章,我只认为这是合适的、表达清楚一个想法所需要的字数;而其他没有非虚构写作习惯的人,会认为这实在是太难了。我有一个朋友,他甚至自信地说出,对于某个话题,自己可以「写 500 字长文进行批判」这种话——500 字哪里长了?如果你把 500 个字排在一般的网页上,你会发现它简直短得可怜。
写作是深度思考的方式,也是证明深度思考的唯一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用户多半不会认为自己在写作,只是发表一个简单的想法。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但我想要更多。
此外,我真切地感受到,独立博客评论区的讨论氛围,要比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氛围好太多。大部分有写作习惯的人,一般都能较为理性地看待文章提出的问题,极少出现看了开头就急着评论的情况。尽管社交媒体上不缺乏能够以这种态度交流想法的人,但独立博主的圈子里,这种态度要常见很多。
将博客作为输出的唯一途径,也能形成一种外在的约束,让我产出更多有价值的想法。在任何想法被写成文章发布之前,都必然会经过自己的审查,不能马虎、不能随意。
总而言之,个人博客满足我对社交媒体的所有需求,并且它能做到更好。
一些建议
如果你认可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想法,以下是一些或许能帮助你的、可以实践的建议。
- 🌄 将生活分享和思想的输出分离。目前我只使用朋友圈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发牢骚,博客用于发布更有深度的思考。或许你还有其他的输出需求,比如发表艺术作品、虚构文学作品等,建议也有意识地和其他内容分离。
- 🤔 审视你正在使用的社交媒体。你真的需要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吗?没准,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值得更深入的思考,本可以用更严谨的文字表达出来。试着用写文章代替发推文吧。
- 🍃 放轻松。写文章没那么难,去掉一些仪式感,扔掉那些不存在的门槛。只要清晰地表达你的想法,很简单的点子也可以写成文章。
- 🗨️ 参与理性的交流。自己输出的同时别忘了看看别人写了什么。在阅读其他人的留言时,先问问自己:我现在产生的想法,是否参杂了自己的情绪?我是不是先有了情绪才有了看法?我即将进行的讨论,是基于「事实」还是基于「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