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家的直觉

在《管理时间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管理时间》这篇文章中,我提到思考和决策的最佳状态不是严格执行某一规则,而是锻炼专家的直觉,用内化于心的规则和敏锐的洞察力更快、更好地做出选择。

最近对「专家的直觉」及其形成过程有了一些思考,故写文记之。

从混沌到秩序

在混沌中,人很难做出决策。混沌的指代非常宽泛,比如在短视频和各种社交媒体的刺激下,人很难专注下来,这样的环境就是一种混沌。

在这种环境下,要想让自己专注下来并做成一些事情,就需要秩序。这种秩序往往是强行的,比如限制屏幕时间、限制 App 使用时间或者卸载那些让自己分心的 App。

如果把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视作一个点,那么环境就是由许多个混杂的点构成的。强制执行的秩序要求我们通过强硬手段屏蔽某些点,并把剩下的点按序排列,然后依次执行或进行决策。比如,屏蔽掉让自己分心的社交媒体之后,剩下的就是自己需要专注去做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再用待办清单等工具让自己依次完成工作。这就是很常见的「效率方法」。

然而,屏蔽干扰和建立秩序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为了防止跑偏,往往需要服从一定的规则。这里借用《认知觉醒》里提到的「心智带宽」这个概念解释一下:学习并服从规则,并在行动过程中尽力让自己的行为不违背规则,需要占用一定的心智带宽;就像一个应用程序一直在后台运行,监控其他进程的活动,总归是要占用内存和计算资源的。

所以,其实我并不认为各种不同的效率方法论真的能提高效率,因为你总需要分配一定的心智带宽来执行这套方法论,而这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但效率方法论的确能帮你把事情做好,因为没有方法和规则,个体就难以在混沌中进行决策。

总的来说,各种效率工具和方法论,其实是在混沌中建立秩序的过程。就算不被娱乐分心,繁杂的事务也可能构成一种混沌,各种优先级、能量等级、日历和待办清单,就是为了屏蔽不重要的事务,并给重要的事务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

再入混沌

效率方法论总归是一套规则,而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首先,没有任何一套规则适用于所有人。比如著名的「艾森豪威尔矩阵」,也就是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划分的四象限,就有很多不认同的声音:有人认为重要的事情永远不紧急,紧急的事情永远不重要;有人认为「紧急」和「重要」的字眼容易让自己感到焦虑,不利于行动。

其次,没有任何一套规则适用于所有情况。比如,在 GTD 系统里,能在两分钟时间内做完的事情就要立即去做。那五分钟呢?我还要像安排日程一样安排这件事情吗?如果这件事情需要等待另一件事情做完呢?我就没法清空我的收集箱了吗?你可能会说,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引入能处理任务依赖关系的另一套系统,但那样事情会变得更复杂,而这也证明了我想说的:没有系统能解决所有问题。

实际上,当你实践过任意几种能满足你需求的效率方法论,你就能在行动中获取经验,这种在混沌中找到秩序的经验会塑造你的感知力,加强你直觉的判断能力

久而久之,你就可以抛弃你原来的系统,按照相似的思想和决策方式行事。即使没有直接屏蔽干扰,也没有明确的路径,你仍然能够通过直觉找到方向。

图片依次展示了「混沌」、「建立秩序」和「再入混沌」三个阶段

可以把先前践行的规则和使用的工具当作「引路人」的角色,当这条路走多了,即使引路人离开了你,你依然能在迷宫中找到正确的路径。

现在,塔罗牌

以上的三个阶段让我想到了大阿尔卡纳里的三张牌。分别是愚人、倒吊人和太阳,它们分别位于大阿尔卡纳的三个阶段的不同位置。在「愚人之旅」理论中,大阿尔卡纳的编号越大、位置越靠后,愚人就越接近世界,越接近「完善」的状态。

如果只看愚人之旅的这三张牌,把愚人视作「混沌」,把倒吊人视作「建立秩序」,把太阳视作「再入混沌」,便能从塔罗牌的智慧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愚人刚踏上旅程,有人把他称作「白纸」的空白状态,你也可以把他当作是幼稚的、混沌的存在,他还没有学会任何规则,也没有积累任何经验。这个时候,倘若有繁多的事务摆在他眼前,他可能会选择逃离,或者承受不住压力而跌下悬崖1

倒吊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某件事情当中,被束缚住的他别无选择。很多人认为倒吊人是把自己吊起来的,他自愿选择了苦难,以此来磨练心智。

当然,倒吊人最终还是要重新回到地面上,否则他将一事无成。他需要将自己在磨练中获得启示和觉察力运用到行动中。这样的行动最终变得如此自然,他不再会意识到痛苦,一切都像被摆在太阳下一样明了。在阳光下,没有什么事情会困扰他。

自律的伪命题

如果说自律是让自己完全服从于一套规则,不容得有松懈,就算有松懈,也只能被认为是临时的消遣和放松,其他时间里都应该是痛苦地奋斗着的,那么,自律的人生未免也太无聊。

本质上,这样的自律其实也是「他律」。做出决策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信奉的一套外部的「规则」。

如果将规则内化于心,通过直觉和快速判断在混沌中找到通路,自如地做出决策,那么不需要任何的「律」都能把事情做好。基于直觉的处事方式还允许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保留了生活的随机性和乐趣,和一般的「自律」达到了一样的效果,还比那样的自律者过得更快乐。

当然,在没有获得那样直觉和思考力之前,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学习并尝试理解规则,践行认可的方法,在践行过程中体会、感受,积累经验,锻炼直觉,这样做比抓个规则不放要好太多了。

如果总是无法放下规则,离开了方法论就举步维艰,可能是缺少思考,也有可能是缺乏勇气。就像倒吊人一样,如果不把自己放下来,就没办法做成任何事情;规则能锻炼你的心智,也能困住你,断了你的前程。


☕️ TL;DR

  • 践行规则和效率方法论,是在繁杂事务构成的混沌中构建秩序的过程
  • 在混沌中构建秩序的行为能积累经验,经验会锻炼我们形成可靠的直觉;通过这样的直觉,我们能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决策
  • 自律是个伪命题。如果自律者信奉的是一套外部的规则,那么做出决策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规则;有着强大直觉的人不需要任何的「律」也能把事情做得很好
  • 就像倒吊人最终也要回到地面,走到阳光下,如果迟迟不愿意从规则和方法论中抽身,反而会被规则限制住脚步

  1. 这正是愚人牌在逆位时所揭示的含义 ↩︎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考虑赞助作者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