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Lawrence Block

Logo

一本实用类型的书籍,讲的是长篇小说写作,作者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出版了很多盗贼主题的小说。书中内容其实干货比较少,作者大多数时候都在分享自己的写作和出版经历,而书中的很多观点最终可以总结为「不同的作家对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写法」。这挺扣题的,但如果缺乏写作经验,读起来大概会觉得崩溃。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书写得不好。除了「如何出版」相关的内容,有时代性和不同国家地区行业现状的差异,有关写作的心得体会,还真挺值得参考的。就算不写小说,只是有写作的需求或爱好,书中的不少观点也值得了解。

书中让我觉得有用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对于作家的区别

  • 短篇小说更依赖灵感,而长篇小说则不那么依赖灵感。
  • 长篇小说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塑造人物,让读者有更多的时间喜欢上一个角色。
    • 为了更好地联系塑造人物,作家可以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人,多写一些人物速写。
    • 写作时,让角色活过来自己说话(这段写得神叨叨的,但我居然能够理解;尽管我只在业余写过一些篇幅很短的短篇小说,但我在写对话时,总觉得那是最轻松的一部分)。
    • 关键在于主要人物的描写,配角则可以随意。

二、小说与提纲

  • 写小说要撰写提纲吗?
    • 有的小说家认为,不写提纲就找不到重点。
    • 有的小说家从来不写提纲,他们中的一部分认为:如果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读者又怎么会知道呢?
    • 大多数时候,提纲完全服从于作者自己,写不写、怎么写、写多长,都由自己决定。(除非为了争取出版,需要把提纲交给编辑看)
  • 如果决定好要写某一类型的作品,可以多找一些市面上相同类型的小说,读完之后用大纲概括这些作品。这能帮助写作者设计情节。

三、利用已知与未知

我们创作的作品不过是谎言的合集

  • 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写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 写小说难免要做研究,但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是作者自己决定的,在小说中构建假象是家常便饭。
  • 不要打着做研究的旗号,拖延写作

四、如何解决瓶颈

我发现疏通想法的最好办法是用打字机与自己对话,忽略风格,与理智自言自语,完成一封写给自己的意识流书信,同时也是作品未完成部分的情节提纲。

让你写不下去的原因可能是大气条件、月相,或者你昨晚吃的东西。

  • 遇到瓶颈的原因很多,千万不要因此质疑自己的写作能力。
  • 可以找人参谋,但要分清找谁,有的人只会浇灭你的创作热情。

五、风格问题

形成个人风格的最佳手段是尽力自然而诚恳地写作。构成个人风格的不是刻意为之的文风,不是充满诗意的段落,也不是对文字结构的疯狂追求。写作者无需刻意为之,风格就会自然呈现。

  • 总之,写作要坦诚。
  • 关于对话的风格
    • 写好对话的重点在于倾听。如果作者自己擅长倾听,会在倾听他人讲话时留心观察,就能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把握某个人物的说话方式。
    • 写对话时能省则省,尽管语气词在日常对话中很常见,但全都写在纸上难免显得繁琐。
  • 很多读者其实不会在意手法和视角,他们更关注情节和人物,所以不必在形式上下太多工夫。

其他

一旦有灵感出现,就立刻记下来。记下寥寥几笔的简单动作会加深你对这个想法的印象,把它推送给你的潜意识。

能从头到尾把故事讲完的长度就是最理想的长度。

重写不理想的作品不过是在“把垃圾洗干净”。

小说中还有诸多商业因素的考量,比如尽管作品的长度与作品自身的内容有关系,但太长或太短都可能让作品难以得到出版。小说后面还有三四章的内容都在讲各种类型的出版,包括联系出版商、找代理人争取出版,或者通过付费出版商个人出版,这些内容不太适用于国内的读者,而且这本书本来也是上个世纪写的了,作者仅仅是修订并添加了一些内容而已。


有趣的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把作者与另一本我准备读的科幻小说的作者搞混了,导致我一直以为这本书是一个女作家写的,所以当作者提到他创作过软情色小说和女同性恋小说时,我并没有觉得反感。我想如果没有这场误会,我可能根本没心情读完这本书。我也算是认识到自己的偏见了。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