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

/ 卡夫卡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两篇风格迥异的短篇小说。

《判决》描述了父子之间的一场「判决」,故事以儿子投河自尽收场,故事节奏不快但又咄咄逼人,很是痛快;《司炉》讲述 16 岁的卡尔为船上的司炉打抱不平的故事,一些细节描写相当具有讽刺意味。

这本书是我在逛书店时发现的,封面很吸引我,觉得有眼缘就买下了。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卡夫卡的小说(除了《变形记》,不过那是在语文课本上的)。

据说卡夫卡有一个很可怕的父亲,我不是历史学家,不知道这是否属实,但我的确能从这两篇故事中察觉到卡夫卡与他父亲不健康的关系。

在《判决》里,许多细节都透露出主角儿子其实是一个心思相当细腻,也很有孝心的人——他会在信中斟酌用语而不伤朋友的自尊,他在与父亲争吵时也一直担忧年迈的父亲会倒下受伤——而父亲的话狠狠地中伤了他,毫不留情。小说的最后一幕我读起来相当过瘾,父亲说他应该「投河自尽」,然后,儿子就不顾一切地冲出了家门,撞到女佣也没有停下脚步,他径直跑向大桥,在汽车的噪音当中翻越栏杆,坠入河中——你叫我死,我就真死给你看啊!尽管主角坠河时依然保留着对父母的爱,但我认为这是一场献出自己生命的复仇。

至于《司炉》这篇故事,小说即将结束时的某句话很触动我,卡尔思考刚带自己的走的参议员舅舅能否「代替司炉」。这个词很耐人寻味,考虑到卡尔才 16 岁,「代替」兴许指的是代替某种形象。尽管没有说明,但我认为司炉在一开始也代替了卡尔「父亲」的形象。他被父母抛弃,送到美国,在船上遇到了司炉,司炉教给了他很多在这个国家需要懂得的道理,他便被司炉「迷住了」。我在《毫无敬意》这篇文章里探讨过,这在我看来是一种「给自己找爸爸」的行为。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

你也可以加入本站的 Telegram 群组参与讨论